活着读后感范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活着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活着读后感范文1人越畏惧死亡,生活越会变本加厉地折磨你,唯有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才能看破"活着"的真正内涵,修得大彻大悟,自然无欲无求。
人因孤独而痛苦,因痛苦而倍感孤独,两者似天道轮回一般,无始无终,相辅相成。
读完余华先生的《活着》,回首匆匆而过的十几年时光,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真正活过。
《活着》讲述了福贵从青年步入耄耋、从富庶沦为贫寒的历程,一生的起伏化为老人口中平静的讲述,那并非是强装的镇静,而是看破浮生后的一场迟来的沉淀。人需要回忆来反思,需要倾诉来解脱,需要静悟来释怀,需要肩膀来依靠。
浅斜的夕阳划过树干,吻着青苔,乡村袅袅的炊烟似梦一般的迷惘。些许的悔恨,偶然的静默,平静的神情,福贵用一下午的时间淡淡地叙述完自己的一生。
衰柳拂岸,枯草凄凄,曾是风流故地。
"曾经"被时间压缩成一部电影,放映时一帧帧的画面如此深刻。年少的福贵是地主家的少爷,人人对他毕恭毕敬,不必下地劳动却可以衣食无忧,甚至肆意挥霍。
烟柳之地好似一块巨大的磁石,福贵深陷于此,日日纸醉金迷,家珍苦苦劝阻仍是于事无补。当不再满足于肉体的欲求,福贵开始步入赌博的深渊。当他踹翻怀有身孕还来苦苦哀求他的家珍时,他已经无法自拔了,赌输了家里的所有财产。
福贵的父亲却显得十分平静,可表面的平静往往是一层虚伪的面具,只有内心的惊涛骇浪才是不为人知的真情实感。
福贵的生活随着地位的改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前半生充满了奇幻色彩,经历了大起大落,从此开始一种他从未接触过的生活。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家珍的父亲从城里赶来带走了家珍,福贵只能哑然地立于原地,没有挽回的资本,他深知自己犯了大错,无法给家珍更高水平的生活。他开始下地劳作,当看到年迈的母亲累得直不起腰,年少的凤霞没过几天好日子就跟着自己受苦,男人的自尊心被深深刺痛。
家珍终于在某一天重新出现在福贵面前,面带笑容,女人总是深情且坚强。
人们拥有一件东西时总是容易忽略它的美好,直到失去时才后悔莫及,现在的福贵开始疼爱妻子,他们之间的爱情也得到了质的升华。
生活像是永不停歇的过山车,它总要把圆满颠簸成支离破碎。
福贵进城为病重的母亲抓药时被拉去做壮丁,离家愈远,心愈感伤,这像是场恶作剧,让人经历生离死别,方得大彻大悟。
福贵遇到解放军,回到了阔别许久的家,他成功地从死神手中挣脱出来,他的求生渴望和对家庭的责任感,赋予了他无畏死亡的勇气。
可生活似乎并不赞许他这份勇气,妻子、女儿、女婿、外孙相继离去,留下福贵独身一人忍受着难捱的寂寞。他将自己对家人的无尽思念变相转移到耕牛身上,纵使倾诉得不到答复,他仍需要如此一个感情的宣泄口。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人活着,本就不应被赋予任何沉重的枷锁,是人们自己将太多事情压在身上,将太多烦恼埋在心底,于是,本就脆弱的生命被不堪其重的压力折磨得面目全非。福贵表面上是孑然一身,却做到了真正为自己而活,他已放下了所有的欲求,这一生,便就有了意义。
“我看到广阔的土地坦露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他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暗的降临。”我明白,无需追求一生福贵,活着,便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活着读后感范文2如果我们有更多选择,就不会有这么多咄咄逼人的欲望。但是我们只能沿着这条狭窄的小道,麻木地走过去。不得不说,这也是一种可悲。
我也懂得做人应该积极乐观的处世至理,读余华的小说《活着》,我的人生观却没有特别大的改变。要说收获,则无非是在感叹之余,再一次被提醒:人应该知足。
我认为之所以有一部分人像我一样没事胡思乱想,无非是因为人的软弱,因为人的不懂得知足,总是想要得更多。
《圣经》中提到:天然人的生命是十分软弱的,人的体内人的成分使人易怒,冲动,不能自制。这一点我是相信的。人的软弱,使人面对困境时往往无力支撑自己走向新生,使自己陷于泥潭而不能自拔,使自己明知善恶却无胆反抗。人若敢地在黑暗的旷野独自唱着歌走路,在烈日炙烤的峭壁无声地攀爬,在无桥无船甚至无人的野渡泅过冰冷的河面,充分显示自己的勇气与智慧,那么在现实的世界里,人的日子会有更合理的安排。
但同时,人又不懂知足。追求太多总是难以得到满足的。未经沧桑的人总是容易在现实的捆绑中藉着心灵的不满足幻想着换个环境,一味认为物质的困境使自己忙于无意义的奔波,无暇顾及精神享受。于是,在不如意的现实边缘,痛苦地接受一袭又袭虚无的冲击。却不曾想到,若真有一天,你活在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中,过着看人脸色甚至随时可能遭人毒打,随时可能朝不夕保的日子,你还会为曾经的生活尽不如意吗?或许那时,更多的便只剩下懊恼和追悔了吧。
生活从来都不容易。读了《活着》,我想,接受现实,努力成长,好好活着,活着,活着……
活着读后感范文3在一个无所事事的下午,我翻出来一本积了一层厚灰的书,打算消遣一下。书名挺文艺,印刷土了点,作者照片亦忧郁深沉,名字普通到我现在都记不住,只知道介绍上写:
“XX,作家,19XX年生于XX,妇科大夫,前麦肯锡合伙人"
下面又加一条:“古器物爱好者"。
喔,这个人很牛啊,我想。作家可以爱好古器物,妇科大夫怎么会跑去做麦肯锡合伙人?
在一个更加无所事事的晚上,我读完了这本书,打破了我对文学和笔法的世界观。
真正好的文学体系,不是诗歌,不是传记,不是散文,不是小说,而是随笔。真正好的写作笔法,不是华丽,不是阴郁,不是精致,不是煽情,而是简·畅。
冯唐(我去翻了翻书)的笔法,也正是如此。李敬泽写的序,笔法和他如出一辙。李敬泽说“冯唐的小说不是现实不是梦想,也不是梦想照见现实或现实侵蚀梦想。"我读了冯唐的随笔集,直觉的思想的浪潮汹涌澎湃,带着清新的海风扑面而来,把我淋了个透心凉。
我再看看,发现冯唐不太像情绪激动的人,他的文字嬉笑怒骂散逸不羁,但你就是知道这种酣畅淋漓的文字后面不是个易激动的人。他的文字很少失去控制,再挥洒浩荡敢怒敢骂还是失不去控制,永远在冷静的逗号与句号之间徘徊,让人畅快让人大笑,让人看不清这种平易近人的幽默文字后人是怎样。
唯一一篇激动的文章在第一卷,小猪大道。
冯唐写着写着就激动了,他写了他妈妈,写了那个年代,写了很多往事,灰蒙蒙的,有点忧伤。逗号和句号没变,但文字已然失去控制,他写“我眼圈红了",我在文章外差点哭 ……此处隐藏8891个字……个无情的医生夺去生命。女儿凤霞死于生产,只留下了儿子苦根,四年后,女婿二喜死于工地事故,就剩富贵和外孙相依为命了。死神连这仅有的幸福都不肯给福贵,又夺去了苦根的生命。
老年做和尚。福贵亲手埋葬了所有至亲至爱的人,老来却是无牵无挂,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他似乎看透了一切,也不去抱怨,也不去哀悔。路是自己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不管是对是错。他说:“这就是命。”他唱响了“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用一句自嘲归结了自己的一生。
福贵的一生就像一叶小船,游荡在社会这个海洋里,小船的力量又如何反抗海洋呢?福贵只有受着命运的摆布,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死地抓住一切“稻草”不放手,忍者,活着,就像小船只有随着波涛时起时伏,唯一能做的是不让自己陷下去一样。
福贵的一生是平常的,却有一种力量让人在合上书后为他感叹。是他强忍着亲人生老病死的天灾,社会灰暗的人祸的力量,一种“忍”的力量;是他无论多苦多难,仍然磕磕碰碰地往前走,跌跌撞撞地活着的力量,一种生命的力量。
我常抱怨生活过于乏味,读初三的时候,日日夜夜想着盼着毕业,以为过了中考这一关就可以松一口气了,只要熬过初三,接下来就是轻松愉悦的日子了,好不容易盼着初中毕业了,可这却是高中的起点,还来不及畅快的舒口气,又得咬紧牙,开始高中的马拉松了。我曾问自己,这么苦是为了什么?却总也找不到结果。福贵的一生似乎让我有些明白。这就是生活。
耕牛活着,就得拖起耕犁,忍受风吹日晒,一步一步往前迈;骆驼活着,就得踏上沙漠的征途,忍受风沙和饥渴,一步一步向前走;人活着,就得忍受现实,现实不尽人意,你若无力改变,就必须得受着。福贵被拉去当壮丁时,想着远方的那个家,死里逃生活着回来了,我们在不尽人意的生活中也要牢记着心中的信念,为着信念忍着,看淡物喜几悲,忍住现实的坎坷,活着,好好活着。
身为一个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我经历的磨难是少之又少,与大人比,与福贵比,与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初中坚韧是为了中考,那么高中坚韧便是为了高考。我们应该少抱怨,脚踏实地的前进才是正道。
活着读后感范文14我躺在六英尺深的土地下。我又回到这里,回到我诞生的土地中。泪水从山顶蜿蜒流下,淹没我,淹没我出生的那栋矮房。
我听到哭声,女人的嚎啕,男人的呜咽。那些一面之缘的陌生人,挤在我的门前,比赛着他们的悲伤。故乡的残砖破瓦,听过多少遍这彻骨的哭泣。风把尘土吹起,打在一张张疲惫的脸上。泪水滚着尘土,从脸颊流下,再将它们送回诞生它们的大地。
我又回到这里,我叛逃的土地。我绕着这片荒芜的世界兜兜转转,我从赤裸中诞生,为自己披上华服,为自己建起堂皇,直到我被时间诅咒着回到这里,转回这片我诞生的土地。
我又回到这里,我叛逃的土地。拿起书,是深夜;放下书,已经是中午的艳阳。灼热的阳光烧透了空调冷风,直直打在眼眸。我看着我的影子一点点拉长,仿佛我也在时光中一点点拉长。富贵,一个寄寓着美好的名字,被命运无情地嘲弄:家珍死了,凤霞死了,有庆死了……那些名字曾经寄托的美好愿景也在丧乱中离去,人那些渺小的祈愿在生命的重量下被碾压、踏碎。
富贵的一生,从失去开始,在不断的失去中走向终点。起初,我还有怨气,还有同情,还有为富贵寻找苦难根源的力气:
是时代的过错么?是那个给中国人眼中注满泪水的时代的过错?是命运的嘲弄?是他年少时挥霍放纵的报应?
可当有庆死了,富贵所有的愤怒都在家珍的宽慰中消散时,当春生背负着生命的债走几步回头时,指摘和同情都失去了意义。富贵的苦难,是来源于那个相伴他一生的朋友,那个同样将相伴我们一生的朋友:活着。
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从出生起,我们便于生活这个朋友相识,在这段紧张关系中寻找着意义:泰戈尔说,生命是流萤般自然轮回;赛格林说,生命是对原始真诚的守望;读后感·余华则说,活着本身的意义就是活着。在生活的不断失去与获得中,在苦难对理想的摧毁中,那些崇高的追求都不再闪烁,只有脚下坚硬的土地真实地给予生命力量。曾听人说,生命的意义就像是去剥一个洋葱,你一层层地好奇和期待中剥着,最后当你疲惫不堪地剥开最后的答案时你得到的只有流满眼泪的面孔,和满地的洋葱皮。
生命的意义就像是去剥一个洋葱。最后当你疲惫不堪地剥开最后的答案时,你得到的只有流满眼泪的面孔,和满地的洋葱皮。
仿佛失去了和这个世界的联系,我望着已经斜去的太阳,沉默着。下午五点,家门口烧烤店的客人渐渐又多了起来,留着寸头的伙计不得不放下手机的游戏擦起桌子。对面的花店已经准备关门,最后的几支百合被捆成捆扔进桶里。母亲带着孩子,拎着菜回家;而理发店换班的姑娘,正推搡着准备开始夜晚的娱乐。
所有这一切,都建立在,富贵匍匐着的土地上。所有这一切浮华,在他一无所有的生命面前都显得轻薄。他一无所有,也正因如此他真实的站在了这片土地上,站在了孕育我们又毁灭我们的土地上。
我又回到这里,回到我诞生的土地中。我躺在六英尺深的土地下,我又回到这里,回到我诞生的土地中。我躺在棺材里,听周围的人哭泣。听那哭泣咒怨死亡,听那哭泣可怜生命。
我们最终都将回到这里,回到我们叛逃了一辈子的地方,回到海市蜃楼破碎后的土地上。泪水是如此珍贵而有力,冲刷掉我们存在过印记;可那夕阳下龟裂的红色大地是真实的,支撑起跪在他身上的人们,让他们在和生命的相伴相争中,回到这里。
活着读后感范文15稻盛和夫的《人为什么活着》,对此问题的回答与弗兰克三种途径类似。
稻盛和夫这本书各章篇幅短少、文字途述平淡,论述了众多主题,给我的感觉是博大宽广,但也不失深度。虽然本人并不认同作者的所有观点,但收获颇丰,有很多精神上启迪与激励。举例以下三点:
一、利他之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老子说,既已为人己愈有,既已予人己愈多。黄金法则:你想别人怎样待你,你就先怎样待别人。因果报应,种下什么因收获什么果。人类社会存在互惠法则。这是简单得很多人看不到的道理,人们通过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才能得到自己所得的。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竞争、丛林法则、适者生存、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大行其道,以至于这真理,很多人看不清。这被智者、圣人、哲人们提倡了几千年而未消亡的真理。
二、思想即物质。你有什么样的思维心态,你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在身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有什么的思维,你就有什么的行为,你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产生什么的结果,你的行为改变你身边的环境。按吸引力法则的说法,你周围的一切,是你的思想吸引过来的,是你思想的外在体现。
三、六度波罗蜜: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知行合一,对提高自己心智以及对自己子女教育,有很大的启示。
最后,还是以稻盛和夫的话来自勉:“无论你读过,听过多么好的道理,不亲身实践就毫无意义,为提高心性,到圣贤们的著作中寻求真理,乍一看,尽是理所当然的、太简单的道理,很多人往往用头脑理解后,就自以为已经掌握了,已经成了自己的东西了,其实不然,他们并没有真懂,因为他们不想将这些真理付诸于实践。”